午飯過後,我走到醫院電梯大堂,準備回到辦公室。面前有個婆婆坐在輪椅上,一位應該是婆婆女兒的女仕一邊推着輪椅,一邊在喃喃自語。。。
「唉吔!都唔知捱唔捱到番去屋企呀,都話咗我買過部俾你㗎啦。」
「都話咗唔使囉,用得幾耐呀,宜家重用得就唔好哂。」婆婆坐在輪椅上着緊的答道。
電梯門緩緩打開,女兒推着輪椅前進,原來輪椅的車輪漏了氣,包裹着車輪的膠條鬆脱飛掉了出來,用最簡單的描述就是根本「爆肽」。
「唉!咁點行啫,你睇?」女兒顯得有點埋怨。
「得啦,咪嘈啦,仲用得。。。」婆婆堅持說。
到了二樓,女兒準備推着輪椅轉身離開,「爆咗肽」的輪椅根本難以轉動,女兒顯得有點尷尬,不停嘆氣。
再看看,原來婆婆腳踝打着石膏,應該是骨折了吧,到醫院二樓或許就是來見治療師。打了石膏,行動當然不便,但希望只是暫時性的。
老一輩大多省吃儉用,如非必要都不想亂花費金錢,尤其是花在自己身上的,更可況東西只是暫時性有用。就算後生的怎樣說,也未必能說服。
或許最佳辦法還是先斬後奏,錢已花了那不用就不是更浪費?